稻草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稻草堆小说网 > 宋风 > 第十二章 算账

第十二章 算账

赵叶问道:“怎么?王兄打算开门授徒了?”

王静辉说道:“有这种打算吧!不过有谁肯做这样的事情呢?本来我想教会医馆里的三个郎中的不过他们那天见了血就跑出去呕吐连着三四天都没有吃好睡好更何况别人呢?!”

说完这些后书房内就陷入了一片沉默当中王静辉转换了一个话题说道:“赵兄上次我给你的诗词集怎么听我的账房先生朝我说:汴都的歌女们都在传唱我的词。该不会是你给漏出去的吧?”

赵叶也笑着说道:“王兄写得一手好词我怎敢独自享用?!是我把这些诗词流传出去的让今年来汴都赶考的才子们也件事一下王兄的风采可惜王兄埋头与医馆的事务当中无法脱身否则那些所谓的才子如果见到你肯定会拜你为师的!”

王静辉笑道:“赵兄又拿我说笑了!其实诗词文章毕竟是小道这些今年进京赶考的举子明日就是我大宋的栋梁这些小道他们是看不上眼的!”

赵叶听得出来王静辉句笑话背后的意思他虽然也很喜欢诗词但他是大宋的大皇子身为大宋将来皇位的继承人之一他当然很清楚这样选拔人才的弊端。如果王静辉知道他面前的这位赵公子是赵顼的话他说不定早就目瞪口呆了因为按照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面前的这为赵公子将是那位历史上因为支持王安石变法而闻名的神宗皇帝。

赵叶略微思考了一下说道:“王兄深通诗词之道想必也是读书万卷对大宋现在的状况想必是有自己的看法了?”

王静辉听他这么说也没有往心里去毕竟赵顼和他交往是用了赵叶的化名他还不知道赵顼此时的真正身份对于他来说要回答赵顼的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毕竟后世的历史书把现在宋朝所面临的危机分析的头头是道所以也就不假思索的和赵叶聊了起来。

王静辉大致思考了一下想到宋朝对言论的管制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最宽松的时代甚至只有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况且觉得自己和赵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在这方面他到是不会害怕他组织了一下思路说道:“大宋现在最大的一处弊病就是冗兵。大宋在太祖皇帝立国到仁宗皇帝这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借鉴了秦汉隋唐这些强盛王朝覆灭的经验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在灾荒的年景中大量召入饥民入军这确实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方法使我大宋百姓享受了百年的太平时光。不过这一制度时间一长便成为我大宋继续强盛的一大障碍。”

赵叶已经隐隐的感到王静辉所说的障碍是什么了此时旁边的妹妹蜀国公主也就是化身赵予的赵浅予好奇的问道:“王兄既然认为太祖皇帝这项政策是好的但为什么时至今日怎么会成为我大宋强盛的障碍了呢?”

王静辉说道:“百姓一旦应募为兵便被输入官府军籍。这些入了军籍的人们行不得经商居不得为农生老病死皆不许脱籍为民妻子儿女全部都要仰食于官府。于是兵营里便到处都是老弱病残之兵。这种兵一旦开战如何上得了战场?于是再大量招募精壮之兵。就这样太祖开宝年间禁、厢军部数为三十七万人;太宗至道年间增至六十六万;真宗天禧年间为九十一万;仁宗庆历年间为一百二十五万;到此时恐怕已经到达一百四十万有零吧!禁军为中央军队每人每年大概需要军饷军粮五十贯;厢军是地方军队每人每年大概需要三十五贯这些仅仅是平日养兵所需这还不包括战时后勤保障、转运、损耗、赏赐等等。我估计现在大宋每年的军费大概可能已经超过了四千八百万贯这个数字恐怕占了大宋朝廷总收入的十之七八了吧!你们可以想想:一石米不过六七百文钱这么多的军费需要多少农民、商人来养活?!高昂的军费迫使朝廷加赋官员层层盘剥这低层的百姓能过得好吗?!况且军队数量多并不一定代表战斗力强大一定会打胜仗尤其是大宋现在奉行的以文制武的政策与冗兵结合起来战斗力就更为低下于是大宋对外战争中就很少有胜利的记录这就是那些读书人所说大宋积弱的渊源了所以说冗兵是大宋的第一大害!”

赵叶当然明白王静辉所说的一切不过他从小就在深宫中接受的那套教育方法只能告诉他冗兵的害处但没有办法告诉他冗兵一年要花掉朝廷税收的多少钱危害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听了王静辉所列举的数字后他觉得后背直冒冷汗:现在光是冗兵一害就让大宋坐在了火yao桶上了!他对眼前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的看法立刻大为改观以前只是认为他是个非常有头脑的商人兼爱心泛滥的名医后来看过他的诗词集后才对他的认识更近了一步:他是个才子。现在看他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听了王静辉的长篇大论后他忙问道:“王兄只是说了我大宋冗兵第一大害那第二大害是什么?”

王静辉喝了一口茶后说道:“其实第一大害是和第三大害共生的这就是冗官和冗费冗官和冗费的危害也许看上去没有冗兵这么明显但它们的危害是最大的!大宋现在的官制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好它有秦朝的中央集权又避免了汉唐隋的地方拥兵自重藩镇割据这也是我大宋百姓能安享百年太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病。”

听了王静辉所说的冗官和冗费赵氏兄弟也明白了而王静辉评论现在的弊政也都是采取先扬后抑的手法他们知道下面该是说这项政策到现在而引起的害处了所以都安静的听王静辉继续讲下去。

“太祖时期设计的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与科举、恩荫、荐举等选官制度结合起来以后则演变出了大批量的冗官。现在有官有职而没有差遣的人大概是占到了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这也就是说在我大宋朝廷的所有官员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属于冗官。为了安排这些已经有了官、职和每年继续涌进来的新官员我想朝廷正在绞尽脑汁地发明新差遣、新官位这就是‘叠床架屋’。这些叠、架起来的冗官们与我大宋慷慨的高俸禄的制度相结合在催生出我大宋灿烂繁荣和优美的诗词的时候也耗费了数以千万计的俸禄。现在在朝廷里登记造册当官的人员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我想这两万五千名正式的官员是少不了的再加上那些没有在册的底层官吏估计有个一二十万是没有问题的!我听说宰相和枢密使的俸禄包括正俸、添支、职钱、衣赐、薪炭等等我说不上来名目的俸禄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只怕是有一万贯了吧更何况宰相和枢密使可远远不止两三个?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这节度使位置上的俸禄可是最丰厚的恐怕要比宰相大人的俸禄还要高上一半吧?这些大量的官员每年需要支出的俸禄恐怕不在一千万贯之下吧?!”

赵顼兄妹的算术能力就是坐飞机也赶不上个二十一世纪的文科学生如果现在有飞机的话所以在这些数字面前只剩下目瞪口呆的表情:在朝堂上的大臣和他的老师从来也没有人给他或者是皇帝算过这么一笔帐听朝廷里面的大臣谈论当代弊政也只是轮廓上的概念王静辉所谈论的和这些大臣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这些轮廓加上他算账后得到的粗略的数字却使他感到不寒而栗。

现在王静辉的话在他们兄妹二人的耳朵里恐怕和恶魔撒旦有的一拼可怕的是这个声音还没有结束:“算算官、兵两项就已经稳稳当当的超过六千万贯了再算上当今圣上这皇宫里面的开支每年怎么也有个五百万贯吧?!这三项支出我敢肯定已经超出我大宋每年的赋税了如果放在我医馆里面的账房先生来看非要拿刀来砍我不可但这还没有完!”

赵顼不他现在是赵叶他的额头上已经满是汗水不过王静辉还沉醉在鸿篇巨论当中没有注意到赵叶用微颤的声音说道:“这还没有完?!还有什么支出吗?”

“当然没有完!因为还有几项必须要花的钱:祭祀天地祖先的钱现在要涨到一千万贯以上了吧?还有我大宋每年要‘赏赐’给辽国契丹人的银绢‘赏赐’给西夏党项人的二十七万五千两的银绢加在一起虽然不多只有七十五万两银绢与我刚才所说的支出相比只是小钱但每年当我大宋君臣感到银子不够花的时候它所带来的耻辱感就更为强烈它不仅是令我大宋臣民更是令我大宋皇帝大扫颜面的支出!赵兄我知道你们读书人看不起我在徐氏珠宝店赚辽国商人萧远封那十万两银子但就冲每年我大宋‘赏赐’给辽国和西夏这么多银子我王静辉就是做土匪也要宰他一刀!”当王静辉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声音变得恶狠狠的仿佛他真的变成了强盗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